昆明市容环境整治应该以人为本展现个性化和人性化
昆明市容环境整治应该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感受和需求作为整治的基本出发点,不仅要满足大众对清洁美观的追求,还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个性服务需求,达到市容环境管理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1.要根据片区设置治理手段和目标,在治理过程中随着片区环境状况不同,投入的侧重点不同,整治目标也不同。要体现治理手段和目标的个性化,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或功能特色的街区,在市容整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片区的特色,分类治理,体现个性。如在文化巷区域,夜市已经成为一种吸引游客的“文化”,对这里的小摊贩就不宜采用强制劝离的方法,而是重在维持秩序,保障交通畅通和夜市散后的卫生清洁。
2.关注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在城市市容环境整治过程中,关注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体现城市关怀。如昆明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因此在城市市容环境设施上合理布局和建设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公共户外空间,如老年公园。加强交通系统无障碍设计。
3.要根据片区特色对在城市管理中考虑城市风貌因素。可根据区域的特色,对户外广告进行个性化管理,在历史文化厚重的街区,提高对户外广告格调与内容水准,体现与街区风貌切合的设计感。而在青年人聚集的街区,则可以提高对广告的形式和内容的宽容程度,还可以尝试设置“涂鸦墙”等体现青年人个性的公共设施。
4.城管执法体现人性化。城管不仅是城市管理者,而且是城市服务者。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应体现其服务层面,对管理对象展开人性关怀。对外来城市流动摊贩,可以提供相关的管理规定或指南等信息,以便其能够守法开展生计活动。对于一些残障人士也可以在摆摊设点地区预留一些固定摊位,保障其自力更生的权利。
5.在城市基础设施上进行个性化投入。宠物随地便溺是昆明城市卫生不利因素之一。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针对此类问题对特殊群体(如养犬者)进行个性化服务,在小区中心或公园内部设立宠物粪便搜集箱,以引导养犬者对犬类粪便进行收集的行为,使公共场所的环境更加清洁。
四个重点突破
重点治“脏”:
让卫生城市
更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