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重点治脏让让卫生城市更常态
经过20年的“创卫路”,昆明在2011年进入“国家卫生城市”榜单。但城市洁净环境的改善非一日之功,三年过去了,市内环境卫生水平有所下降,部分区域环境需动“大手术”。地面垃圾与污水、餐厅油烟排放、宠物随处排泄等破坏环境的状况较为普遍,亟待有关部门强力介入。全面加强市区环境卫生工作,“常保”环境美好的卫生城市是摆在决策者案头的重要课题。
要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动员环卫部门力量,对市内环境恶化区段进行集中清扫保洁,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店外作业、店外经营以及各种占道杂物进行集中整治。
“常保”卫生城市要注意避免一阵风、运动式的环境整治,而是从制度建设上着手,避免“污染-清洁-再污染”循环往复的恶性模式。
首先,要完善环境法规、制度,严格依法管理城市环境。由于主城区人口密集,城市污染较为严重,对市民的健康造成的破坏也更为严重。因此可以在主城区实行更为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比如提高粉尘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标准等,另外,对乱丢垃圾者与对宠物管理不善者也可效仿国外经验进行更严厉的惩罚。
其次,要充分利用已有法律规章制度管理城市环境卫生,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提高违反法规的成本,做到有法必究。要利用法律武器大力整治露天烧烤摊,严查建筑工地扬尘违规,消除扰民噪音,切断违规排放源头,让城市环境更加洁净。
第三,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修缮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在公园建设宠物粪便收集器,引导爱犬人士的良好行为。加大保护城市卫生的公益宣传力度,在人流密集处设置环保广告栏,张贴保护城市环境的公益广告,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第四,要引入循环经济的观念进行垃圾治理,从末端治理过渡到全方位的垃圾治理,试点推广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从源头削减垃圾、回收利用和最终的无害化处理,将垃圾治理纳入闭合循环的经济轨道。
最后,卫生城市的“常保”还需要大力发展环境教育,建立环境教育机构,提供稳定的环境教育经费,并对主动进行环境教育的学校、机构进行奖励,全方位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素养,建立爱护环境的观念,倡导市民主动保持公共卫生的良好风尚。